埙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一种吹奏乐器,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。

(1)本体价值:①出土地址: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。②材质:多以陶土制成。③形制:形制不一,有圆形、管形、椭圆形等,多为一至三孔。④预测年限:根据放射性碳同位素十四测定,出自距今约6700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。

(2)音乐价值:①音色:埙的音色朴拙,其声浊而喧喧在,声悲而幽幽然。②音区:埙由一音孔逐渐发展到两音孔,两音孔埙可吹奏出三个音,而现今最多的为六孔埙,能吹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。
(3)演奏方式:埙的吹奏技巧可分为舌吹和气吹两类。古人吹埙讲究的是气口,吹奏时将两手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,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、无名指、中指、食指按住,平气俯唇轻吹,不宜急吹。

(4)音乐作用: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,最初,埙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的,主要用以诱捕猎物。
(5)历史价值;埙是我国重要的乐器之一。我国古代八音之中,埙独占土音,所以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